找到相关内容4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当巴桑吉传(1)

    ‘定日朗可寺’,弘扬《息结般若能断教授》创立了息结派,度化了无数众生。   “当巴桑吉”尊者曾朝礼五台山面见“文殊菩萨”,依靠“文殊菩萨”的加持,在五台山一个山洞中示现的金刚座中取得了《尊胜陀罗尼经》...

    确吉桑格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2356924.html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之探究——依三经一论说

    年中,持念佛名,不顾身命,宣扬此经,百年寿终,生安乐国……《文殊师利发愿经》中有:文殊师利面见阿弥陀佛,发愿往生安乐国;《普贤行愿品》载:普贤同求往生安乐国之记载。又龙树作《十住毗婆沙论》,其易行品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1057758.html
  • 20世纪中国佛教教育事业之回顾

    34年6月,法尊自西藏归来至宁波面见太虚。此前汉院内部已不和,具体主持教务的释遍能处置也不够妥当。太虚即遣法尊从速入川,主持院务。法尊后又获太虚弟子苇舫、尘空相助。在太虚的指导下,协同整理院规,筹划教务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757998.html
  • 中国的名胜古迹(1)

    在辞别汉宫的宴会上,元帝才发现她光艳照人,想要挽留,又不能失信于匈奴,只好任她远嫁而去。这段故事引起后代许多文人的猜测。南朝文人吴均在《西京杂记》里说,元帝因为后宫宫女太多,不能一一面见,就让画工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758016.html
  •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浅解

    业。二边执见。就是于身见上执断执常为性,障出离行为业。执断者,执人死一灭永灭,无有轮回升沉之事。执常者,执人永远为人,执畜生永远为畜生,恒常不变。三见取。前面见字,是指我见、边见、邪见,后面取字,即是...为性,障出离行为业。执断者,执人死一灭永灭,无有轮回升沉之事。执常者,执人永远为人,执畜生永远为畜生,恒常不变。三见取。前面见字,是指我见、边见、邪见,后面取字,即是取著。就是于诸见(我见、边见、邪见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758263.html
  • 开封铁塔今古录

    谏官。时至盛夏,天气酷热,于靖一身臭汗上朝,面见仁宗劝谏。话不投机,于靖便不顾君臣礼仪,凑到仁宗跟前吹胡子瞪眼睛。仁宗抱怨说∶「这厮一身臭汗差点儿把我熏死!」一群大臣唾沫星四溅地追著仁宗争论,仁宗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5658958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2)

    。  应化身  应化身是一种可以让凡夫弟子所面见的化身,并不具有五决定。应化身有三种类型:尊应身、术应身与生应身。尊应身是一种圆满受用的身体,有三十二相与八十种随好所严饰,在各种不同的世界体系中,透过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59030.html
  •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——以梁《高僧传》为中心的探讨

    一心勤修正法华经,书持经卷常当思惟一切不忘....临寿终时面见`千佛'...不堕恶道”。[6]  此差异很有可能是他们所持的原文本就有不同了。另外,由竺法护的该译文中得知“千佛”的观念早在西元三世纪已...

    释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759657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3)

    问题已经不是以「正统」招牌来贬斥「异端」是邪教的手法,就可以解决了。  因此,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师自己要「正本清源」,不要把智能只跟面见诸佛的深定联机,而要让智能回归到现实社会的烦恼体验脉络。这样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659969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2)

      “不退转大士持戒,身自不杀,教人不杀;身自不盗,教人不盗   ;身自不淫,教人不淫;身自不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、嫉妒   、恚、痴,是十戒皆自持。复教彼守行,梦中自护十戒,面见如   是。”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860061.html